記念劉和珍君
魯迅
一
中華民國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,就是國立北京女子師范大學為十八日在段棋瑞執(zhí)政府前遇害的劉和珍楊德群兩君開追驚會的那一天,我獨在禮堂外徘徊,遇見程君,前來問我道,“先生可曾為劉和珍寫了一點什么沒有?”我說“沒有”。她就正告我,“先生還是寫一點罷;劉和珍生前就很愛看先生的文章?!?/p>
這是我知道的,凡我所編輯的期刊,大概是因為往往有始無終之故罷,銷路一向就甚為廖落,然而在這樣的生活艱難中,毅然預(yù)定了《莽原》全年的就有她。我也早覺得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。這雖然于死者毫不相干,但在生者,卻大抵只能如此而已。倘使我能夠相信真有所謂“在天之靈”,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,——但是,現(xiàn)在,卻只能如此而已。
可是我實在無話可說。我只覺得所住的并非人間。四十多個青年的血,洋溢在我的周圍,使我艱于呼吸視聽,那里還能有什么言語?長歌當哭,是必須在痛定之后的。而此后幾個所謂學者文人的陰險的論調(diào),尤使我覺得悲哀。我已經(jīng)出離憤怒了。我將深味這非人間的濃黑的悲涼;以我的最大哀痛顯示于非人間,使它們快意于我的苦痛,就將這作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,奉獻于逝者的靈前。
二
真的猛士,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,敢于正視淋滴的鮮血。這是怎樣的哀痛者和幸福者?然而造化又常常為庸人設(shè)計,以時間的流駛,來洗滌舊跡,僅使留下淡紅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。在這淡紅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,又給人暫得偷生,維持著這似人非人的世界。我不知道這樣的世界何時是一個盡頭!
我們還在這樣的世上活著;我也早覺得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。離三月十八日也已有兩星期,忘卻的救主快要降臨了罷,我正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。
三
在四十余被害的青年之中,劉和珍君是我的學生。學生云者,我向來這樣想,這樣說,現(xiàn)在卻覺得有些躊躇了,我應(yīng)該對她奉獻我的悲哀與尊敬。她不是“茍活到現(xiàn)在的我”的學生,是為了中國而死的中國的青年。
她的姓名第一次為我所見,是在去年夏初楊蔭榆女士做女子師范大學校長,開除校中六個學生自治會職員的時候。其中的一個就是她;但是我不認識。直到后來,也許已經(jīng)是劉百昭率領(lǐng)男女武將,強拖出校之后了,才有人指著一個學生告訴我,說:這就是劉和珍。其時我才能將姓名和實體聯(lián)合起來,心中卻暗自詫異。我平素想,能夠不為勢利所屈,反抗一廣有羽翼的校長的學生,無論如何,總該是有些桀驁鋒利的,但她卻常常微笑著,態(tài)度很溫和。待到偏安于宗帽胡同,賃屋授課之后,她才始來聽我的講義,于是見面的回數(shù)就較多了,也還是始終微笑著,態(tài)度很溫和。待到學?;謴?fù)舊觀,往日的教職員以為責任已盡,準備陸續(xù)引退的時候,我才見她慮及母校前涂,黯然至于泣下。此后似乎就不相見??傊?,在我的記憶上,那一次就是永別了。
四
我在十八日早晨,才知道上午有群眾向執(zhí)政府請愿的事;下午便得到盟耗,說衛(wèi)隊居然開槍,死傷至數(shù)百人,而劉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。但我對于這些傳說,竟至于頗為懷疑。我向來是不禪以最壞的惡意,來推測中國人的,然而我還不料,也不信竟會下劣兇殘到這地步。況且始終微笑著的和藹的劉和珍君,更何至于無端在府門前喋血呢?
然而即日證明是事實了,作證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。還有一具,是楊德群君的。而且又證明著這不但是殺害,簡直是虐殺,因為身體上還有棍棒的傷痕。
但段政府就有令,說她們是“暴徒”!
但接著就是流言,說她們是受人利用的。
慘象,已使我目不忍視了;流言,尤使我耳不忍聞。我還有什么話可說呢?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無聲息的緣由了。沉默啊,沉默??!不在沉默中爆發(fā),就在沉默中滅亡。
五
但是,我還有要說的話。
我沒有親見;聽說,她,劉和珍君,那時是欣然前往的。自然,請愿而已,稍有人心者,誰也不會料到有這樣的羅網(wǎng)。但竟在執(zhí)政府前中彈了,從背部入,斜穿心肺,已是致命的創(chuàng)傷,只是沒有便死。同去的張靜淑君想扶起她,中了四彈,其一是手槍,立仆;同去的楊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,也被擊,彈從左肩入,穿胸偏右出,也立仆。但她還能坐起來,一個兵在她頭部及胸部猛擊兩棍,于是死掉了。
始終微笑的和藹的劉和珍君確是死掉了,這是真的,有她自己的尸骸為證;沉勇而友愛的楊德群君也死掉了,有她自己的尸骸為證;只有一樣沉勇而友愛的張靜淑君還在醫(yī)院里啤吟。當三個女子從容地轉(zhuǎn)輾于文明人所發(fā)明的槍彈的攢射中的時候,這是怎樣的一個驚心動魄的偉大??!中國軍人的屠戮婦嬰的偉績,八國聯(lián)軍的懲創(chuàng)學生的武功,不幸全被這幾縷血痕抹殺了。
于但是中外的殺人者卻居然昂起頭來,不知道個個臉上有著血污……
六
時間永是流駛,街市依舊太平,有限的幾個生命,在中國是不算什么的,至多,不過供無惡意的閑人以飯后的談資,或者給有惡意的閑人作“流言”的種子。至于此外的深的意義,我總覺得很寥寥,因為這實在不過是徒手的請愿。人類的血戰(zhàn)前行的歷史,正如煤的形成,當時用大量的木材,結(jié)果卻只是一小塊,但請愿是不在其中的,更何況是徒手。
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,當然不覺要擴大。至少,也當浸漬了親族,師友,愛人的心,縱使時光流駛,洗成緋紅,也會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藹的舊影。陶潛說過,“親戚或余悲,他人亦已歌,死去何所道,托體同山阿。”倘能如此,這也就夠了。
七
我已經(jīng)說過:我向來是不禪以最壞的惡意來推測中國人的。但這回卻很有幾點出于我的意外。一是當局者竟會這樣地兇殘,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,一是中國的女性臨難竟能如是之從容。
我目睹中國女子的辦事,是始于去年的,雖然是少數(shù),但看那干練堅決、百折不回的氣概,曾經(jīng)屢次為之感嘆。至于這一回在彈雨中互相救助,雖頸身不恤的事實,則更足為中國女子的勇毅,雖遭陰謀秘計,壓抑至數(shù)千年,而終于沒有消亡的明證了。倘要尋求這一次死傷者對于將來的意義,意義就在此罷。
茍活者在淡紅的血色中,會依稀看見微茫的希望;真的猛士,將更奮然而前行。
鳴呼,我說不出話,但以此記念劉和珍君!
4月1日
注釋:
【記念劉和珍君】選自《華蓋集續(xù)編)(《魯迅全集)第三卷,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版)。
【中華民國十五年】1926年。
【段棋瑞執(zhí)政府】1924年第二次“直奉戰(zhàn)爭”,直系軍閥失敗,北洋政府由段棋瑞執(zhí)行政務(wù),號稱“執(zhí)政”,段棋瑞,北洋軍閥皖統(tǒng)系頭子,1926年4月被馮玉樣驅(qū)逐下臺。
【楊德群】湖南省湘陰縣人,北京女子師范大學國文系預(yù)科學生,遇害時年僅24歲。
【程君】指程毅志,湖北省孝感市人,北京女子師范大學教育系學生。
【廖落】稀少,冷落。
【《莽原》】魯迅縮輯的一種文藝刊物,所登載的大都是批判舊社會和舊文化的文章。
【長歌當(dàng)哭】意思是用寫文章來代替哭泣。長歌,引嘰高歌。這里指寫文章。當,當作。
【幾個所謂學者文人的陰險的論調(diào)】幾個所謂學者文人指陳西瀅等。陳西瀅在3月27日出版的《現(xiàn)代評論》上發(fā)表一篇評論“3·18”修案的《閑話》,污蔑遇害的愛國學生“莫名其妙”“沒有審判力”,因而盲目地被人引入“死地”,并且把殺人責任推在他所說的“民眾領(lǐng)袖”身上,說他們“犯了故意引人去死地的嫌疑”,魯迅在《死地》一文中說:“但各種評論中,我覺得有一些比刀槍更可以驚心動魄者在。這就是幾個論客,以為學生們本不應(yīng)當自蹈死地,前去送死的?!?/p>
【出離憤怒】憤怒到極點,甚至超出憤怒的程度。
【深味】深深地體會。
【菲薄】這里是微薄的意思。
【直面慘淡的人生】面對著反動派統(tǒng)治下的凄慘悲涼的黑暗現(xiàn)實?!爸泵妗焙拖戮涞摹罢暋倍急硎菊孀⒁暋⒔^不回避的意思。
【造化】指自然界。
【微漠】微茫,淡漠。
【忘卻的救主快要降臨了罷】諷刺的說法。意思是有些人快要記這件事了吧。忘卻的救主,意思是使人忘卻的神。
【楊萌榆】1924年開始任北京女子師范大學校長,依附軍閥政府的勢力,迫害進步學生,鎮(zhèn)壓學生運動。
【劉百昭率領(lǐng)男女武將,強拖出?!颗畮煷髮W生反對校長楊蔭榆,教育總長章士釗派他的親信劉百昭(當時任教育部專門教育司司長)雇用男女流眠毆打?qū)W生,并把學生強拖出校。
【廣有羽翼】到處都有幫兇。羽翼,鳥的翅膀,這里指幫兇。
【桀驁】形容性情暴烈,不肯服從。
【偏安于宗帽胡同,賃(lìn)屋授課】反對楊萌榆的女師大學生被趕出校后,在宗帽胡同租賃房屋作為臨時校舍,于1925年9月21日開學。當時魯迅和一些進步教師曾去義務(wù)教課,表示支持。偏安,這里的意思是被迫離開原來的地方,暫居宗帽胡同。賃,租借。
【學?;謴?fù)舊觀】指女師大復(fù)校。1925年11月,女師大學生在廣大社會力量聲援之下,終于取得了勝利。章士釗去職,楊蔭榆被撤職,女師大宣告復(fù)校,學生搬回原址上課。舊觀,舊時的景象。
【引退】舊時官吏自請退職。這里是告退的意思。
【涂】通“途”。
【黯然】優(yōu)傷的樣子。
【喋血】流血滿地。喋,血流出來的樣子。
【這樣的羅網(wǎng)】魯迅在《可慘與可笑》一文中指出:“三月十八日的慘殺事件,在事后來,分明是政府布成的羅網(wǎng)。”在《空談》一文中指出:“四十七個男女青年的生命,完全是被騙去的,簡直是誘殺?!?/p>
【張靜淑】 湖南省長沙市人,北京女子師范大學教育系學生,受傷后經(jīng)醫(yī)治,幸得不死。
【立仆(pū)】立刻倒下。
【沉勇】沉著而勇敢。
【無惡意的閑人】指一般庸俗的市民。
【有惡意的閑人】指陳西瀅之流。
【人類的血戰(zhàn)前行的歷史】人類社會在殘酷的流血斗爭中發(fā)展的歷史。
【但請愿是不在其中的】為了積聚革命的力量,以有限的代價去換取更大的勝利,魯迅是不主張采用向反動派請愿這種方式的,參看他在作《記念劉和珍君)后第二天寫的《空談》一文。
【浸漬】浸潤,滲透。
【陶潛】陶淵明,東晉末年著名詩人。
【親戚或余悲,他人亦已歌,死去何所道,托體同山阿】這是陶潛所做的《挽歌》中的四句,意思是:親族們有的余衰未盡,別的人又已經(jīng)唱起歌來了。人死了有什么可說的,不過是寄托軀體于山陵,(最后)和山陵同化而已。山阿,山陵。
【殞身不恤】犧牲生命也不顧惜。殞,死亡。恤,顧慮。
【學習提醒】
《記念劉和珍君》是一篇悼文,著重追驚在“3·18”慘案中獻身的青年學生劉和珍等人。
1926年3月18日,北京各界人士在天安門前集會,抗議帝國主義侵犯國家主權(quán),會后舉行示威游行并前往段棋瑞執(zhí)政府請愿。當人群行至執(zhí)政府國務(wù)院東轅門時,突遭政府衛(wèi)隊的槍擊和刀、棍的追殺,死傷三百余人,這就是震驚中外的“3·18”慘案。
魯迅先生的學生劉和珍、楊德群等都是在這次慘案中遇害的。為了悼念死者,揭露反動軍閥的罪行,告誡后人牢記這次事件的經(jīng)驗教訓和意義,激勵后人“更奮然而前行”,魯迅先生寫下了這篇著名的悼文。
本文通過對劉和珍等人的沉痛悼念,熱烈地歌頌了愛國青年英勇無畏的斗爭精神,憤怒地揭露和抨擊了反動軍閥殘殺愛國青年的罪惡行徑和幫閑“文人”的無恥、陰險,總結(jié)了斗爭的經(jīng)驗教訓,并激勵革命者繼續(xù)戰(zhàn)斗。
【自我測試】
1、選出下列加點字注音全部正確的一組( )。
A.洗滌 dí 喋血 dié 浸漬zé 長歌當哭 dāng
B.艄公shāo 攢射zhàn 潸然shān 親密無間jiàn
C.焦灼zhuó 賃屋lìn 和煦xù 桀驁ào
D.蹣跚 shān 迸發(fā)bèng 立仆pù 殞身xùn
2、選出詞義解釋完全正確的一組( )。
A.不遺余力(留下) 風馳電掣(閃過) 立功贖罪(贖?。?nbsp; 素不相識(平素)
B.頸身不恤(顧惜) 親密無間(縫隙) 川流不息(河水) 黨同伐異(偏袒)
C.化險為夷(平安) 深溝險壑(山溝) 披荊斬棘(披蓋) 濟濟一堂(人多)
D.生命垂危(接近) 刻不容緩(遲緩) 危在旦夕(晚上) 桀驁不馴(服從)
3、“中國軍人的屠載婦嬰的偉績,八國聯(lián)軍的懲創(chuàng)學生的武功?!边@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格,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?
4、這篇課文題為“記念劉和珍君”,是不是只紀念劉和珍一個人呢?作者還紀念了哪些人?這樣做的目的是要寫什么?
【參考答案】
1、C
2、B
3、運用了反語、對偶。表達了作者對反動當局虐殺愛國青年這一罪行的憤怒。
4、作者除劉和珍之外,還紀念了楊德群、張靜淑等“3-18”慘案中的死傷的學生和群眾,他的意圖是以紀念劉和珍為切入點,記住這次慘案,警示人們不忘血債。
掃一掃加入微信交流群
與考生自由互動、并且能直接與資深老師進行交流、解答。